(记者 陈慧)前不久,承载中国人千年情感的“一双筷子”故事刷爆了朋友圈。
竹子和木头都是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,柳州三江县保存完好的木构建筑,就全靠工匠们用一把把木工工具世世代代坚守下来,集结的是柳州木构手艺人的超凡智慧。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是柳州市申报和负责建设的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当中的一项,柳州市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上下足了功夫。
2012年底,柳州市群众艺术馆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“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”的保护单位,承担起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职责: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系建设集展示、科研、教学、交流于一体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保护工作平台,开展保护工作示范户建设。
另外还举办“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”传承人培训班;组织技艺传承人参加区内外的非遗博览会、文化遗产日及各类群文展演等交流活动,助推相关文创产品的开发;以零门槛、趣味性强的活动形式,向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宣传展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;举办“柳州非遗学堂”、“非遗夏令营”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获得高度赞誉,形成品牌项目。
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、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到来之际,为了让更多普通人了解、认知这一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,由柳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牵头柳州市群众艺术馆联合出品、由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拍摄制作的小型纪录片——《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》,经过主创团队半年多时间,辗转三江县多处非遗传承基地和村寨进行实地拍摄及后期精心剪辑,今天就要跟大家见面啦!难得一见的木构建筑大师以及木构建筑的制作方法,在这里将得到完美呈现。
这部致敬非遗匠人的《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》微型纪录片以创新视角,挖掘柳州非遗匠人们在传承和创新中的文化自信。纪录片一共有六集,每集三分钟,包括《美丽的侗寨》、《建筑的构造》、《古老的技艺》、《神秘的仪式》、《文化的传承》和《创新与发展》,从本周开始每周六晚20:00在《在柳州》APP独家播出,连续播出六周。
这次展播的非遗系列纪录片,仿佛一股清流,既不存心追古,也不刻意迎今,非常值得一看,非常能“打”!接下来,我们先给大家剧透一下——
第一集《美丽的侗寨》讲述侗族村落布局的特点,俯瞰程阳八寨、高秀、高友等申遗村寨,鼓楼、风雨桥、寨门、民居等代表性建筑的外观造型和装饰,村寨中的人居环境,劳动和手工艺场景。
第二集《建筑的构造》通过动画演示鼓楼、风雨桥、民居的建筑结构和丰富的类型,穿斗式是侗族建筑最主要的结构类型,榫卯是最主要的连接件,给观众建立框架式木结构的直观概念。
第三集《古老的技艺》讲述侗族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,建筑模型的制作,香杆的制作、竹签的制作,墨师文的含义,建筑的安装和装饰工艺。
第四集《神秘的仪式》讲述侗族木构建筑文化中代表性的仪式,拜师仪式、择日、立柱、上梁、开门、踩桥仪式等,一个建筑的建造包涵了人们对平安、健康、幸福生活的期盼和祝愿。
第五集《文化的传承》讲述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在今天的传承方式,各地政府部门和非遗保护中心的积极推动,对乡村传统的传承方式和保护,对大专院校参与非遗保护传承模式的肯定,民间艺人进入学校传授技艺等。
第六集《创新与发展》通过近十年的保护、鼓励和创新实践,出现了一批适应于当今社会的创新项目,如三江风雨桥、龙吉风雨桥、平寨鼓楼等,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探索出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道路。
看完剧集介绍,有没有被柳州木构建筑传统文化深深吸引?
有没有想去传承人的工作室里看一看、学一学?
有没有把住上全手工木屋作为新的人生目标?
今晚先围观吧!打开《在柳州》APP,进入首页点击【非遗展播】圆形按钮即可收看。
(《在柳州》)
《在柳州》APP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该作品。